服务热线:(0591)87986605
当前位置:福建升学信息平台> 高考> 文章内容

真正的“高精尖”:国内多所高校未来技术学校建设中!

最后更新时间:2022-05-17 09:28:08

未来技术学院,是2020年5月教育部提出的新型学院,属于新工科未来学院。主要为了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推动高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目前,我国多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筹建中。


1

多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中


2020年5月,为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图片来自:教育部)

文件指出,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主要依托专业或学科已经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或“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具有相对优势。教育部将统筹各类资源,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予以政策、经费支持和倾斜,推动稳定发展。

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共有17所高校申报,最终12所国内顶尖高校进入首批名单。


(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4月初,河南理工大学建设未来储能技术学院,这是河南省首个未来技术学院;4月29日,在多位院士的见证下,湖南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5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

根据教育部计划,未来4年将在全国布局建设20至30个未来技术学院。


2

未来技术学院特点

何为未来?首批未来技术学院都聚焦在哪些领域寻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各高校都以处于领先地位的本校优势学科为基础,虽然学科、专业不尽相同,但无不体现了着眼“未来”的特点:


一是跨学科交叉融合领域

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工业智能领域,通过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引领未来工业智能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为主要方向,围绕生物医学工程和分子医学两大前沿交叉学科开展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4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


二是战略必争领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瞄准空天科技前沿领域,本科专业面向全校信息大类、航空航天大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优势专业,博士阶段面向全校任选研究方向和导师,培养一批具有想象力、洞察力、执行力、领导力等核心素质的未来空天系统大师。


三是前沿技术领域

梳理发现,首批未来技术学院涉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能源环境、空天科技等诸多领域,关系到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方面。


3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任务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交叉融合、坚持科教结合、坚持学生中心、坚持开放创新,着力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重点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一、凝练未来技术特色

在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独具优势、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特色。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面向未来技术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探索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三、革新教学组织形式

鼓励高校突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时空限制,大胆革新教学组织形式,营造有利于产生各类颠覆性、突破性成果的创新氛围和育人环境。以组织模式创新为抓手,引领带动工程教育在理念、范式、标准、路径、技术、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全链条、深层次变革。


四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推动大师领航,建设一支满足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五、深化国际合作

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和互学互鉴,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学生培养,吸引高水平国外本科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提供人才保障。


六、汇聚各方资源

汇聚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为未来科技发展和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提供技术、经费、师资等全方位有力支撑。


七、优化管理机制

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目标相适应的运行、管理、评价、质量保障等相关机制,推动新工科未来学院建设持续改进。

教育部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规划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布局。具备条件的高校向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申请,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等,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