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题可能会这么出!高考各科命题指向详细解读!
高考想要考好,就要知道出题方向,针对出题方向进行复习,才能事半功倍。那么,2022年高考的出题方向是什么样的呢?
时间点回顾: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拉开了大幕,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
2014年上海、浙江首先试水,成为第一批综合改革的省市;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省市第二批进行高考综合改革;2018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同时成为第三批综合改革的省份。
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就是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四层四翼″,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2021年9月15日,又有7省(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甘肃、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再详解一下“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解读:
1、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3、“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
“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第一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解读:
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检验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第二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
解读:
“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小编提示大家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
第四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1、“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2、.“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明确了考什么的“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问题”、“必备知识”。
“四层”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1、核心价值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心理甭管怎么想,不同意课本上写的,千万别往卷子上写!
2、必备知识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字面意思。把该学的都学明白,该会的都学会就对了,这个相信大家都懂。
3、学科素养说白了就是学的知识,要能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场景之中。落实到卷面上就是,甭管考什么知识点,都要“穿”一件描述生活场景和前沿科技的衣服。
这就造成了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考试阅读量大幅度增加,理解题目的难度加大。
4、关键能力包括了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等等…这些当然都很好,但是对于考生有什么影响呢?
如果说学科素养主要影响了理科类学科,那么关键能力主要就是影响文史类学科。像以前那样在背套路模板写作文之路是行不通了,确实需要考生平时多积累,真的形成自己分析和看待问题的框架。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九个学科命题专家提出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对高考各门学科的情境分类、具体内容、命题指向,概括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