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解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之地质学篇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2个校区
南望山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未来城校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学科建设
硕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33个,硕士授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点16个,博士后博士后流动站15个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2个;院系设置22个学院和研究生院。
品牌专业
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地球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勘查工程等。
高考分数线
专业代表
地质学
理学-地质学类-地质学
学制:4年
学位:理学学士
专业概况
地质学(geology)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作为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为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
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核心专业课
地质学专业核心的基础课程包括地球科学概论、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等。
学科要求
该专业对地理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热爱地球研究的学生就读。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组织及相关科研工作,也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国家资源能源(石油、冶金、煤炭、有色、建材)勘探、开发与环保;
2)城市建设、公路交通、铁路与地铁、港口、水利水电建设;
3)国防;
4)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
代表院校
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 吉林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