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解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核科学与技术篇
学校概况
历史沿革
学校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科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校区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学科建设
该校有23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3个系以及国际金融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品牌专业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表
核科学与技术
工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类-核科学与技术
学制:4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概况
核科学与技术主要涵盖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两大学科。在理论核物理、实验核物理、核天体物理、高能物理、核技术、固体辐照等方面有着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的发展空间,在能源、航天、生物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更有广泛的应用,是我国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核心专业课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原子核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电子学、加速器技术、核反应堆原理、核辐射防护等。
学科要求
适合数学、物理基础较好,对核类有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方向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就业方向:由于核能源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的绿色支柱,核工程 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一般在医疗、卫生、国防、工业、农业的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核电工程的科研设计单位、工矿企业、 高等院校等从事研究、规划、设计、施工、核电厂运行管理及设备制造、研发、技术咨询 等工作。
代表院校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