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87986605
当前位置:福建升学信息平台> 高考> 文章内容

5118门!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福建占120门!

最后更新时间:2022-04-20 16:09:49


11月30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




这么做的意义?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将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点燃课堂革命的引擎,全面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营造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带动教材建设和专业发展,以“学习革命”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助推中国高等教育跃上新台阶。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不仅有经过两个教学周期检验的新认定课程,而且还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也一并纳入了名单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福建省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统计——


关注“福建升学指南”微信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一流课程”,可下载5份名单: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福建共有120门大学课程入选,具体为线上一流课程3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7门、线下一流课程37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5门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0门



全国高校什么情况?清华大学总计170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所有高校中最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在50门及以上的高校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看点

01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分为五类



第一类:线上一流课程

即大家俗称的“精品慕课”,这类课程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在精品慕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各大平台上线课程已达3.2万门,获得慕课学分的在校生超过1.4亿人次,社会学习者学习浏览量突破100亿人次。


第二类:线下一流课程

这类课程强调改革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深入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


第三类: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鼓励全国各类高校教师广泛参与,基于慕课等优质在线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既提升了教学质量,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四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这类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


第五类: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这是该类课程首次被纳入课程建设计划。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看点

02


此次推出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有哪些特点?



一:课程质量高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的“中国经济专题”,“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张伯礼的“中医内科学”,武汉大学7位院士前仆后继坚持20余年开设的“测绘学概论”等课程均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榜单中。


二:课程类型多样

既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也有公共基础课、通识课、思想政治课;既有理论课,也有实验课、社会实践课。


三:参与范围广

课程涵盖所有本科专业类,既有“双一流”高校课程,也有大量地方高校的特色课程,充分体现出高校教师广泛参与一流课程建设,主动对接国家、行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四:示范效应强

一流本科课程突出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优质资源与本地区、本校的结合,课程建设新理念与各学科专业的结合,在推动优质资源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你的学校吗?

在评论区为你的学校打call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