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87986605
当前位置:福建升学信息平台> 高考> 文章内容

重磅!搬迁进行时!多所“双一流”大学有大动作!你怎么看?

最后更新时间:2022-04-13 17:09:30

要说起我国存在感最高,最受欢迎的城市,排在第一位的当属首都北京,首都北京有两大优势,除经济方面外,教育方面似乎更值得一提。




首都北京高校资源极其丰富

我国共拥有39所985大学,就有8所坐落在北京,共有112所211大学,就有26所坐落在北京,无论985还是211,北京的数量都排在全国第一,可谓已经到了名校遍地的程度。


数量庞大的名校不仅有利于北京市经济的发展,因为北京吸引了大量的优质人才,对城市建设能起到明显作用,不过名校众多也并非只有利没有弊,起码对当前的北京来说,人口压力已经很有限让人吃不消了。





多所高校都准备迁往河北这个“区”

同处于京津冀经济圈,与北京市一线之隔,怀抱北京的河北省,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可就差多了,明明是盛产学霸的高考大省,但因为重点大学过于稀少的缘故,河北考生的高考难度非常大,不过有一则好消息传来,河北省的“雄安新区”很有可能要崛起了。


提起河北省雄安新区,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雄安坐落在河北省,属于国家级新区,拥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


2018年3月21日,《人民政协报》刊发的一篇题为《住津冀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呼吁“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文章称,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志立呼吁,要借助雄安新区发展的契机,高起点建设雄安大学

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全文重磅发布,总共分为十章,规划期限至2035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统筹科研平台和设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资源,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雄安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将使用新机制、新模式。2019年9月6日,中国雄安集团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发布《雄安大学主校区校园规划设计1标段(规划与建筑概念初步方案)投标邀请书》。


据了解,雄安大学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联合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5所全国顶尖的“双一流”高校共同组建。这所起点如此之高、规格如此顶尖的“新星”大学,风声一出便犹如一声惊雷震响高校圈,备受瞩目。除了高校之外,同时迁往雄安新区的还有医院、央企等等。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在高等教育部分提到: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普通高校,压缩高校中心城区在校生规模。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



*上下滑动查看

此外,《规划》还提到:


(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


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疏整促”工作,严格控制市属高校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以建设良乡、沙河大学城为重点促进部分中央高校向外转移,聚焦推进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市属高校向外疏解,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14所优质学校,北京学校、黄城根小学分校等已开始招生。积极参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4所援助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3所“交钥匙”学校建设进展顺利。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显著提高。以援藏、援疆等为重点深化教育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贡献,形成了北京经验。


(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更加显著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国际学生和高端学术交流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三)持续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教育功能


深入落实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部分普通高校,压缩高校中心城区在校生规模。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建成使用。加快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校址整体腾退。统筹新老校区资源,结合区域规划和功能,有序推动已疏解高校老校区腾退空间的合理利用。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融合新城。加快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和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


(四)深化跨区域教育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首都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区实际需求,细化完善教育帮扶机制,提升教育帮扶精准度和实效性。办好内地民族班,落实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好开放大学在线教育帮扶作用。强化与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共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平台和项目合作,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模式和经验。


(五)支持“双一流”建设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立完善的分类管理、分类支持、分类发展的引导机制,支持高校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支持一流大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引导一流大学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双一流”大学与其他在京高校学科合作共建,深化校际平台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学术水平,深入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构建市属高校与中央高校学科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新模式。


(六)深化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改革


完善市属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改革市属高校考核模式,建立分类的财政支持政策,深化市属高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属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实现高校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聚焦国家、北京和特定领域的核心需求设置专业,突出重点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大力开展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加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面向国家发展和首都急需,集中力量发展最具优势和前景的学科专业,深入推进行业产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培养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社会需要的行业建设优秀人才。


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开展高相关性理论探索和科技创新,重点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应用型建设人才。


(七)深化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


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发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主要依托的智能教学系统,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实时监测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与状态,刻画知识图谱、能力图谱,为学习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服务,支持差异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支持北京开放大学在智能教学领域先行先试。研发设置适应一线教学需求的“智能助教”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为教师提供全程助教支持,帮助教师完成查找资源、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辅助性工作,支持教师课堂教学,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支持研发符合在校生学习需求的“智能学伴”,为学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通过网络公开信息手工搜集,整理了目前迁入或将迁入雄安的北京高校——



目前,雄安已与全国各地优质高校展开合作。这些入驻的高校本身由于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经验丰富等优越的条件,能为雄安云集众多高质量人才,以此借力助推雄安高教蓬勃发展。





多所重点大学迁往雄安新区

会带来哪些影响?

随着多所重点高校、医院、以及央企的迁移,对雄安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方面就不用多说了,这一系列场所的迁移,势必能对雄安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雄安新区经济全面化、整体化发展,而且对其他方面,特别是教育,更是能起到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北京市大学、医院等迁移至雄安新区,不仅对首都北京的发展更有好处,也能促进雄安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以至于对整个河北省的发展都能起到有利影响,最先受惠的就是河北省的高考学生们了。